各项目负责人:
2011年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已于2011年6月由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司正式立项。各项目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期研究准备,为进一步征求专家对项目研究方案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有效推动项目进展。定于10月20日-10月21日召开2011年度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开题报告会。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司有关领导及专家将出席开题报告会,现将开题报告会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会议时间:2011年10月20日-10月21日
2.会议地点: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
3.会议分组:根据研究内容,开题报告会分3组进行见附表。
4.陈述内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预期成果、项目组成员及分工、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等。
5.注意事项:
(1)请各位项目组负责人于10月19日17:00前将开题报告纸介版一式8份(双面打印)交至科研处(见附件1)。
(2)每个项目的陈述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专家提问与讨论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请各组项目负责人于报告会开始前20分钟到会场,统一将答辩PPT拷贝到电脑桌面文件夹中,为了保证答辩时间,严禁答辩时临时拷贝电子文档。
(4)请各项目组负责人和至少3名成员全程参加答辩会,不得中途退场,并记录专家指导意见(见附件2),并请各项目组将整理后的专家意见及研究方案的修改等内容于10月24日17:00前交至科研处。
(5)请各单位负责人及时通知本部门教师准备开题报告。
科研处
2011年10月13日
附件1: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开题报告书
2011年度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开题报告分组安排
组号
| 答辩时间
| 序号
| 主持人
| 项目名称
|
第一组
| 10月20日
(星期四)
14:00-18:00
| 1
| 武 晔
| 1918年—1963年中国大陆地震的重新定位及结果分析
|
2
| 张 莹
| 氡在孔隙含水介质中迁移的模拟实验研究
|
3
| 李珊珊
| 固体地球多物理耦合模拟框架机理研究
|
4
| 李 攀
| 基于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
5
| 李 忠
| 矿山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以唐山市矿山为例
|
6
| 冯 震
| GC桩和CFG桩组合型复合地基抗震可靠性研究
|
7
| 盛志刚
| 钢筋预应力加强后大坝抗震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
8
| 徐国栋
| 基于功率谱的人工地震动合成研究
|
9
| 卢 滔
| 基于直接非线性分析的场地相关设计谱研究
|
10
| 肖专文
| 既有建筑物下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性能研究
|
11
| 李 平
| 土层结构对汉源县城地表地震动影响研究
|
12
| 孙有为
| 地震作用下硐室围岩松动圈的范围判定研究
|
第二组
| 10月21日
(星期五)
8:00-12:00
| 1
| 彭宏伟
| 无人值守地震台全自动光伏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
|
2
| 杨劲松
| 基于D-S证据推理的震后生命体识别方法研究
|
3
| 蔡建羡
| 自主探索未知环境的搜救机器人认知模型研究
|
4
| 姚振静
| 搜救机器人导航声纳系统串扰抑制方法研究
|
5
| 单维锋
| 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数据交换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
6
| 高方平
| 基于大类招生的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7
| 刘庆杰
| 地震前兆观测系统数据访问平台研究
|
8
| 黄 猛
| 基于GIS的地震灾后信息可视化的研究
|
9
| 乔佳
| 防震减灾工作者体质健康现状成因及干预措施研究
|
10
| 刘艳艳
| 突发事件中救援物资调度模型及算法研究
|
11
| 赵宜宾
| 基于模糊元胞自动机的人群应急疏散模型研究
|
12
| 赵学艳
| 离子液体中聚集体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三组
| 10月21日
(星期五)
14:00-18:00
| 1
| 黄 敏
| 大震工业存货损失研究
|
2
| 侯 英
| 1679京畿地震救灾文献史料研究
|
3
| 于 汐
| 地震保险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
4
| 张艳芳
| 人口密集场所应急疏散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5
| 周振海
| 北京地区公众灾害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
6
| 黄 萍
| 自然灾害救助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7
| 刘佳琦
| 我国地震监测预测人才现状与成长规律研究
|
8
| 秦 琴
| 以学科建设引领行业高校发展途径的研究
|
9
| 张悦清
| 提高新升本科院校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效能的方法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