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度政策研究面上课题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16-11-24 点击数:

学院各单位、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推进防震减灾领域相关重大改革部署的落实,破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拓防震减灾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根据《中国地震局政策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中震法发)〔2011〕73号)的相关规定,先组织开展2017年度政策研究面上课题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国地震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聚焦新的发展理念对防震减灾的新要求,深入调查研究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事关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紧紧把握转观念、补短板、强服务的发展思路,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力争产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决策参考价值、可推广应用的研究成果,为提升防震减灾公务服务能力,推进防震减灾治理现代化提供政策支持。

二、选题指南

选题按照业务领域计划分,可分为监测预报领域、震害防御领域、应急救援领域和其他领域四大类。

(一) 监测预报领域

1.地震台站管理改革

完善地球观象台系列建设和中心台改革模式;整合市县、专用

台网资源,建立烈度速报台网管理模式和体系;健全地震观测台网的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合作运维等相关的管理模式;创新综合地震台站信息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发挥地震监测台站为社会公众服务作用。

2.会商制度改革

会商考核评价体系、组织管理和条件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健全震情会商联动机制。

3.仪器研发新机制

探索不同仪器类型扶植有效方式;创新激励机制现状与问题;鼓励、培育社会力量参与仪器研发、生产和维护的必要环境与政策保障。

4.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

(二)震害防御领域

1.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加强抗震设防事中事后监管;地震安全性评价作为重大工程设计安全的强制性评估事项后相关落实措施;城乡一体化抗震设防要求监管体系构建。

2.震害防御基础数据应用

加强基础数据和相关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及措施;提高相关成果服务城乡规划、政府决策和社会需要水平;建设标准化、格式化的基础数据体系;防震减灾基础数据库建设。

3.基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

完善市县政府防震减灾能力及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市县地震部门职能和作用;深化防震减灾示范建设。

4.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实施“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健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和利用市场机制做好科普工作。

(三)应急救援领域

1.地震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工作检查量化指标体系建设;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责任制落实;地震重点危险区风险评估结果应用与应急处置对策建议。

2.地震应急处置

重特大地震现场协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市县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地震应急指挥重点与难点问题;抗震救灾指挥部作用发挥。

3.应急队伍建设

中型、重型专业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与社会力量共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机制;基层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培训。

(四)其他领域

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研究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策略、加强地震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强化地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

三、申报要求

(一)各申报人应围绕选题指南进行申报,科研管理部门将会同相关学科专家,把好课题立项质量关,并择优推荐至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司,本单位推荐名额为2项。

(二)课题经费申报额度一般在3万元以内,研究时间一般为1年。

(三)请将纸介版申请书(见附件)一式四份双面打印于11月15日前报送至科研管理科(明德楼512),电子版申请书发送至cidpkyc@163.com

(四)申报截止日之前,2015-2016年度政策研究课题仍未结题或提交研究成果的课题负责人,不得申报2017年度政策研究课题。


另:因科研处于11月11日下班后接到纸介版通知,申报时间较短,请广大教师谅解。

联系人:孟 健 电 话:010-61598807

©防灾科技学院科技管理处 版权所有 电话:010-61598807 Email:kyc@cidp.edu.cn 办公地点:图书馆405

©2009 www-cidp-edu-cn.webvpn.cidp.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10-61596254 Email:cidpkyc@163.com Office:Room 509, Ming De Building

京ICP备200169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