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各部门、各单位:
2017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创新项目团队资助计划、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申请日期截止为2017年5月25日,共收到12项创新团队资助计划项目申请、18项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申请。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规定的申请条件,科研处对申请材料进行了申报资格初审。经研究决定,于2017年6月20日(周二)举行立项评审答辩会,确定推荐立项名单。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创新团队资助计划项目答辩会通知:
1.答辩时间:2017年6月20日(星期二)下午14:30-18:00
2.答辩地点:明德楼130会议室
3.答辩顺序:见附件第一组
4.注意事项:
(1)项目立项申请答辩应由项目申请人进行汇报和答辩。
(2)陈述内容:立项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简述)、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主要创新点、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团队研究基础、团队创新小组工作方案及预期目标、成果等。各团队项目陈述时间不超过10分钟,评委提问不超过7分钟。
(3)请各项目申请人于答辩会开始前15分钟到场,将答辩PPT拷贝到电脑桌面文件夹中,为了保证答辩时间,严禁答辩时临时拷贝电子文档。
(4)答辩PPT(powerpoint2003版本)应力求文字简练,逻辑结构合理,陈述思路清晰。
(5)请各创新项目团队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全程参加答辩会,不得中途退场,并根据专家评委提问,记录专家意见,以便确定立项后修改项目任务书相关内容。
(6)请各团队负责人及时通知各业务骨干参加立项申请答辩会。
二、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答辩会通知:
1.答辩时间:2017年6月20日(星期二)下午14:30-18:00
2.答辩地点:明德楼134会议室
3.答辩顺序:见附件第二组
4.注意事项:
(1)项目立项申请答辩应由项目申请人进行汇报和答辩。
(2)项目申请答辩的陈述内容:立项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创新性、项目可行性等。各项目陈述时间不超过6分钟,评委提问不超过5分钟。
(3)请各项目申请人于分组答辩会开始前15分钟到会场,将答辩PPT拷贝到电脑桌面文件夹中,为了保证答辩时间,严禁答辩时临时拷贝电子文档。
(4)答辩PPT(powerpoint2003版本)应力求文字简练,逻辑结构合理,陈述思路清晰。
(5)请各项目申请人和至少1名项目组成员全程参加答辩会,不得中途退场,并记录专家意见和建议,以便立项修改和完善。
(6)请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及时通知本部门教师准备答辩。
科研处
2017年6月15日
附件:立项评审会答辩分组安排
第一组:2017年6月20日(星期二)下午14:30-18:00,明德楼130会议室
序号
| 申请人
| 申报项目名称
|
1
| 刘春平
| 地震作用下含水层渗透性变化研究
|
2
| 廖顺宝
| 防震减灾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预研究
|
3
| 刘智荣
| 河北三河第四纪旋回地层学及沉积环境演变研究
|
4
| 蔡晓光
| 尾矿坝地震破坏机理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
5
| 郭晓云
| 多壁碳纳米管GFRP在RC框架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
6
| 苏占东
| 风积沙改性土路基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
7
| 刘小阳
| 基于地基SAR的人工边坡微形变监测技术研究
|
8
| 李巧燕
| 模袋法尾矿坝地震动力响应及细观破坏机理研究
|
9
| 孙治国
| 冻融循环与氯离子侵蚀下RC桥墩长寿命抗震设计理论
|
10
| 周洋
| 基于“保险丝”理念的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
|
11
| 张建毅
| 强震地表破裂迹线与建筑物相互作用分析
|
12
| 袁庆禄
| 京津冀信贷配置的生态修复机制研究
|
第二组:2017年6月20日(星期二)下午14:30-18:00,明德楼134会议室
序号
| 申请人
| 申报项目名称
|
1
| 盛书中
| 2008年汶川地震对其后续余震触发作用的回溯性研究
|
2
| 马欢
| 巷道时间域激电资料三维正反演算法研究
|
3
| 黄骥超
| 2011年日本大地震对华北地区的应力影响研究
|
4
| 林玲玲
| 安宁河断裂带活动构造的流域地貌分析
|
5
| 齐路晶
| 西藏盐湖液体硼矿硼同位素物源示踪研究-以富硼盐湖当穹错为例
|
6
| 张莉丽
| 基于一般块体理论的三维岩石块体稳定性研究
|
7
| 卢玉林
| 临水边坡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
|
8
| 常晁瑜
| 黄土斜坡动力失稳破坏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
9
| 杜敏
| 混凝土抗拉强度尺寸效应试验与数值研究
|
10
| 王秋玲
|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冲沟侵蚀监测研究
|
11
| 钱安
| 利用多源大地测量数据监测华北区域地面沉降及水储量变化
|
12
| 张翔
| 基于OpenCV技术的模拟地震波形矢量化算法设计及软件开发
|
13
| 袁国铭
| 关于地震灾害知识系统的本体标准化研究
|
14
| 张丽娟
| 传染病模型复杂时空动力学行为研究
|
15
| 李林锐
| 不可压Navier-Stokes-Boussinesq方程组及其相关模型的研究
|
16
| 郭继东
| 低碳经济下京津冀城市物流业减排策略研究
|
17
| 高婷
| 新媒体环境下交互设计与体验在防灾传播中的应用探索
|
18
| 宋海燕
| 防震减灾专业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生命质量相关性的研究-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