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度防震减灾科普项目申报评审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0-03-19 点击数:

学校各部门、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精神和《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应急〔201857号),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的专业优势,推动防灾减灾科普创新化、协同化、社会化、精准化,打造师生共创、全面参与的防震减灾科普格局,学院于2019年启动了科普研究立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完成好中国地震局下达的年度科普任务,进一步推进学院防灾减灾科普工作,拟组织2020年度科普项目申报评审。现将科普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及条件

科普项目面向全校师生,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者硕士及以上学历,且具备以下条例:

(一) 遵纪守法,热爱科普事业,具有项目实施和实现立项目标的能力基础;

(二) 掌握防震减灾某方面专业知识或技能,了解防震减灾科学技术成果;或者具有利用新媒体、融媒体等传播科学知识的技术能力;

(三) 每位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原则上每位项目组成员只能参加1个项目。涉及其他专业的,应联合组成课题组。

二、项目设置

(一)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0fzkpzd

项目方向:国外科普成功经验产品研究

项目内容:以国外多地震国家、科普先进国家为研究背景,主要针对自然灾害(重点地震),研究国外科普先进经验及案例,国外地震科普产品成功经验,国外地震科普教育课程,国内外地震应急避险指南及成功案例等。

经费额度:6万元(遴选3-6个项目)

项目周期:20204月—202010

项目方向:2019年优秀项目拓展应用

项目内容:选定的2019年部分优秀项目,予以深化、拓展和推广应用,推动其产生经济效益。

经费额度:4万元(遴选2-4个项目)

项目周期:20204—202010

(二)应用基础类项目(项目编号:2020fzkpyyjc

项目内容:重点支持地震应急调查,地震避险和自救技能。支持防震减灾学术资源科普化,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精准化,重大地震灾害防抗救成功案例调查分析,敏感地震事件中的科普问题探索,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评价指标,中小学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评价指标,地震科普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经费额度:8万元(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万元)

项目周期:20204月—2020年10月

(三)创作传播类项目(项目编号:2020fzkpczcb

项目内容:防震减灾科普微视频、影片、剧本、文艺、游戏、吉祥(标志)物、徽章、海报、动画等作品创作,防震减灾教材、教具、玩具、器材、文创等产品的研发。研发防震减灾科普手机APP软件,推介防震减灾科普资源、发布最新科普资讯,防震减灾文创产品的销售,具有科学性、时效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特点。更多引入新媒体技术,利用微信、钉钉、抖音等平台,进行多元化广泛的防震减灾作品、产品推广与传播途径。

经费额度:15万元(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2万元)

项目周期:20204月—202010

三、项目要求

(一)项目实施

1. 把握与国家政策的衔接:研究过程及目标注重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的要求衔接。

2. 突出支撑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成果,以能够支撑地震科普教育和地震科普新产品为方向,以促进科普作品质量的提升为目标。

3. 突出实用性:项目产出的成果要能够服务于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技能的普及,重点体现破坏性地震防抗救知识和技术的有效应用。产出要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易于传播推广。

4. 突出现代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现代创作技术、传播技术进行作品的创作。

5. 突出师生同创性:要求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共同研究、创作和传播。对我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团队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提高我校师生参与科普传播和科普教育的积极性。

(二)项目管理与验收

鉴于项目实施时间较短,不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202010月下旬对项目进行验收。项目负责人严格按照批复的立项书组织项目的实施,不得对项目内容进行变更。项目验收需要提交研究成果及结题报告,重点项目和研究项目需要提交研究数据或者支撑资料,创作传播类项目需要提交应用记录和能够体现效果的资料。

四、申报时间及要求

请申报人于2020326(星期四)下午17:00将《申请书》(附件1)电子版发送至邮箱fzjzkpyjs@163.com,其中盖章页采用电子签章或者扫描盖章。防控结束后,将《申请书》A4双面打印,一式4份,签字盖章后提交至科普研究所。

联系方式:孟晓春

          沈繁銮

地址:明德楼427-防灾减灾现代科普研究所

 

 

               防灾减灾现代科普研究所

                2020319

 


©防灾科技学院科技管理处 版权所有 电话:010-61598807 Email:kyc@cidp.edu.cn 办公地点:图书馆405

©2009 www-cidp-edu-cn.webvpn.cidp.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10-61596254 Email:cidpkyc@163.com Office:Room 509, Ming De Building

京ICP备20016947号-1